通脹趨勢是家族辦公室密切留意的一環。要是通脹持續走高,長遠可蠶食投資價值,為財富傳承增添難度。消費物價指數通常低估家族的生活開支及奢侈品價格。此外,若央行擬藉加息應對通脹升溫,家族的借貸成本亦會增加。
全球通脹經過多年保持在溫和水平後,指標最近急升(最近美國的消費物價指數升幅更達5.4%的頂峰),令通脹再次成為備受關注的議題。展望未來,通脹走勢如何,而家族辦公室又應該怎樣調整策略?
- 從正面來看,現時的通脹壓力主要來自疫情後的經濟重啟。預計在全球競爭、自動化及科技發展的帶動下,通脹率將於明年開始回落。事實上,令人放心的是,市場的長期通脹預測仍然企穩,但上行風險仍在:可持續發展必然涉及的成本在很大程度上是個未知數,而去全球化亦可降低供應鏈的效率。
- 至於從壞處看,並無一㮔萬能的方法可確保財富既能保值又可實現跑贏通脹的增值,因此需要採取多管齊下的投資策略。由於央行加息步伐料將維持緩慢,選擇持有現金便需繼續承受代價。此外,美國與通脹相連國債等通脹掛鈎政府債券的實際收益率為負數,意味這類資產的回報將落後於通脹。較可取的做法,是構建一個多元化的投資組合,當中包括股票、黃金及房地產等各類實質資產,這種配置長遠應可持續發揮有效的對沖作用。
- 在核心投資組合以外,亦不妨考慮因應個別的通脹驅動因素保障回報。例如,投資於我們的自動化投資主題或高盈利能力的優質公司,有助應對去全球化及工資走高所帶來的部分通脹上行風險;而投資於碳定價、氣候適應解決方案或自然資本的相關策略,則可減輕氣候變化造成的通脹上升風險。
- 最後,投資組合的槓桿及商業貸款亦可加以調整,以切合未來的息率走勢、賺取額外收益或鎖定目前的低息水平。
- 總括而言,近期通脹急升,並不預示這將形成長遠趨勢。話雖如此,家族辦公室仍需採取着眼長線及多元化的策略,以應付通脹環境。
多年來,歐美投資者一直沒有把通脹視為重要的結構性議題。這個情況到現在才有所改變。消費物價指數低至跌穿央行的目標水平,促使各地央行採取非常寬鬆的貨幣政策,引發資產價格上升(見左圖)。從1980年起至環球金融危機期間,現金息率一直超越通脹率,但現時的實際息率卻為負值。這說明只要投資者保持投資,所得回報一直能輕鬆跑贏通脹。
這一趨勢是否即將改變?近期通脹升溫是否值得憂慮?
我們之前在多份其他刊物已探討過未來6至12個月的通脹前景。如我們的資訊圖所示,通脹目前被短期及國內因素所推高。舉例來說,餐飲業明顯出現樽頸,因為經濟重啟刺激需求,造成勞工短缺。同時,製造業庫存處於低水平,加上部份投入原材料短缺,亦帶動通脹上升。這些領域的供應何時能夠趕上需求難以確定,故通脹在未來數月可能持續高企,但假如供應在12個月後仍追不上需求將令人十分意外。
於過去數十年,大部分資產的回報均顯著跑贏通脹,因此通脹對投資者來說一直不成問題
通脹從極低水平回升,當中以美國的升幅尤為明顯,但我們不認為這將成為趨勢
我們認為,較長遠來說通脹仍將保持於結構性低位。隨着互聯網經濟崛起,勞動人口面對的全球競爭將會加劇,故工資增長料將有限。同時,人工智能、5G、機械人及金融科技的普及亦加快了自動化技術進步,預計有利企業控制薪酬開支。此外,科技發展讓消費者能夠在購物前先格價,減低物價急升的範圍。
有鑑於此,我們預計長期通脹將維持溫和。展望未來10年,估計消費物價指數通脹率將從現時的高位回落,美國、英國及香港的平均預測通脹率分別為2.3%(接近市場預期)、1.9%及2.1%。
審慎起見,家族辦公室應就通脹將較近年水平稍為走高作好部署。央行不會接受通脹率一直低於其設定的目標水平,而只要平均通脹率維持於2%,聯儲局是可以接受通脹超標。政府亦會樂見一定程度的通脹,因為這有利其減輕債務負擔。儘管我們抱持審慎的態度,但亦不認為近期通脹升溫是通脹失控或利率及債息將大幅走高的訊號。
通脹的部分成因屬短期性質,目前全球形勢整體偏向通縮
資料來源:彭博、滙豐私人銀行(截至2021年9月15日)。過往表現並非未來表現的可靠指標。
家族辦公室通常會利用已發展市場及新興市場股票、黃金、與通脹相連證券及房地產,為投資組合做好抗通脹部署。近年,亦有少數家族辦公室會考慮以加密貨幣作為投資組合的通脹對沖工具。
黃金價格與實際息率的相關度向來大於通脹,但黃金依然是分散投資的重要工具
「理想的通脹」有利股票表現,這是指通脹從低迷水平回升至較正常水平
要知道這些策略是否有效,一般做法是分析有關資產類別表現與通脹的過往相關度。然而,由於加密貨幣欠足夠的往績紀錄可供參考,故這一方法並不適用。至於其他資產類別,歷史平均值未必反映到相關度可能出現的變化,而了解有關變化的原因卻相當重要。
以黃金與通脹的相關度為例,兩者的相關系數已降至負數,令人質疑黃金作為通脹對沖工具的效用。不過,直至最近為止,過去數年的通脹率一直遠低於歷史平均值,因此對推動黃金價格表現的作用較小。反而,量化寬鬆政策及偏低的結構性增長使實際息率下跌,才是金價表現的主要驅動因素。在量化寬鬆結束後,實際息率應不會進一步走低,但在龐大的負債水平下料會持續低企(因為這將令增長受壓,並擴大任何加息的影響)。屆時,黃金的價格走勢將由其他因素主導,而我們認為黃金價格與通脹的相關度將逐步恢復正比關係。
與此同時,股票回報與通脹的正相關度已進一步增強。我們認為背後原因在於近年通脹相當低迷,故任何升幅均為市場所樂見。通脹從低位回升至較正常的水平,一般非常有利股票表現。若通脹是由商品價格推高,只要美國維持寬鬆的貨幣政策,新興市場股票通常都會造好(多數由於新興市場是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房地產方面,學術研究顯示房地產價值與通脹仍保持很大相關度。就租金回報率而言,部分租約的回報會跟隨通脹變化,但長期固定租約在抗通脹方面只能發揮很小甚至零作用,除非租金是與物價升幅掛鈎。由於業主等值租金佔消費物價指數的比例甚高(在美國的比例為32.7%),住宅物業與通脹的關係相對密切。整體上,零售物業的回報亦與通脹呈正相關度,但商用物業的相關度則較低。無論如何,房地產與通脹的相關度只在長遠才顯現,還有許多其他驅動因素,如利率及供求情況均對回報具重大影響。若通脹是由強勁的經濟活動所帶動,房地產需求往往會隨之增加,而建築成本上漲通常會導致供應受限。
房地產對通脹的敏感度
物業類型 | 收入 | 價值 |
零售 | 1.02 | 1.07 |
工業 | 0.70 | 0.91 |
多層住宅 | 0.56 | 0.98 |
辦公室 | 0.18 | 0.74 |
物業類型 | 零售 |
---|---|
收入 | 1.02 |
價值 | 1.07 |
物業類型 | 工業 |
收入 | 0.70 |
價值 | 0.91 |
物業類型 | 多層住宅 |
收入 | 0.56 |
價值 | 0.98 |
物業類型 | 辦公室 |
收入 | 0.18 |
價值 | 0.74 |
資料來源:彭博、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滙豐私人銀行(截至2021年9月15日)。過往表現並非未來表現的可靠指標。
當作為傳統通脹對沖工具之一的與通脹相連證券也錄得負實際息率,還有甚麼抗通脹的良策?最好的第一步是持續投資於充份分散的投資組合,配置包括發達及新興市場股票、與通脹相連債券、黃金及房地產等實質資產。就中長期持有的投資而言,採用我們的長期策略資產配置的投資組合甚少跑輸通脹。當中只有兩次例外,分別是信貸危機及科網泡沫時期,而兩者均屬避險事件,並非通脹造成的衝擊。對於視通脹為主要關注因素的家族辦公室,調整標準的長期策略資產配置,以增加實質資產的比重是可行做法,但此舉或會降低投資組合的回報效率。大多數家族辦公室都會將目光放在最少3年的投資表現,這是很重要的一點,因為在短期領先通脹的成果並不明顯亦未必穩定。
根據過往表現,一個多元化的投資組合幾乎在任何3年期間都跑贏通脹
按我們的預測,多元化投資組合的回報未來將繼續超越通脹率1
1ABS: 有抵押證券 ; Cash: 現金; Commod: 大宗商品; DM Eq: 發達市場股票; EMD Corp HY: 新興市場高收益企業債券; EMD HD: 新興市場主要貨幣債券; EMD LC: 新興市場本幣債券; HF: 對沖基金; Gov Bd: 政府債券; IG: 投資級別債券; PE: 私募基金; Priv D: 私募信貸; RE:房地產 ; SAA: 長期策略資產配置; TIPS: 美國與通脹相連國債。
展望未來,多元化投資組合的表現可望繼續領先通脹。大部分資產類別的回報預測均高於我們的通脹預測,當中與通脹相連美國國債是明顯的例外,原因是目前的實際息率為負值。除最低風險的投資組合外,我們其餘四組不同風險水平的長期策略資產配置預計亦將跑贏通脹。目前,企業利潤率接近破紀錄水平,通脹可能構成一定風險,故此我們認為應該著重投資於盈利能力強的優質股票。
溫和通脹情境面對的潛在風險:碳成本上升會否推高貨品及服務成本?
資料來源:彭博、滙豐投資管理、滙豐私人銀行(截至2021年9月15日)。過往表現並非未來表現的可靠指標。
甚麼因素可導致超預期的通脹?
氣候變化及可持續發展對資產回報及通脹的潛在影響現時皆受市場熱議。普遍來說,各類產品及服務的價格均未計入環境成本,但隨着相關法例落實,或企業開始將日漸上升的碳成本反映於價格上,形勢必然會改變。投資者可考慮與歐盟碳定價掛鈎的策略或自然資本策略,以應對上述轉變。隨着投資者對可持續發展的興趣增加,加上有關領域的監管力度加強,這類策略應會吸引更多市場興趣。氣候變化亦可能推高食品價格,故具氣候變化適應力的投資方案(例如可適應氣候變化的農作物及防洪設施等)料將造好。透過可持續發展投資應能同時做到減緩及適應氣候變化,而碳成本上漲或會提高投資者對循環經濟主題的興趣。
另一風險是,一旦勞工因不滿工資佔國內生產總值比例極低而發起反抗,又或政府計劃上調最低工資以促進社會平等,工資通脹的升勢便可能維持較長時間。若工資上升步伐加速,將促使企業加大對自動化技術的投資,這正是我們的投資主題之一,預期可受惠於穩健的結構性需求。